以“学”为中心,聚焦“精准有效学”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与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新元小学 协同教学研讨纪实

发布单位: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编辑:发布日期:2021/06/04浏览量:1360

2021527日,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新元小学与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新元小学联合举办以“学”为中心,聚焦“精准有效学”为主题的数学学科协同教研活动。参会人员有徐州工程学院王可博士、新元小学苏娅校长及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和新元小学数学教师共32人。

一、课例展示

新元两位骨干教师上了两节示范课。

崔伟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崔若桐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

二、执教人分享

崔伟老师:学生在学习“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够初步分析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量关系,学习本节课之后,还会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三个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含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正确的理解,而在实际问题中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相对隐蔽,理解和表达的难度也比较大,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精准有效的学习”就是我思考的重点。首先,做好前测、准确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之前学习“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求总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的算理,大部分学生能够简单分析数量关系。其次,抓住关键问题,简化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模式。分析数量关系时,先引导学生明确吃了多少个桃子,求的是一部分还是全部?求一部分数量用什么法计算?从哪里减?总数是多少?得出:摘的28个桃子—还剩的7=吃了多少个桃子。在整节课中,不论是例题的学习还是练习,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都紧紧围绕“求一部分还是求全部?用什么法计算?从什么里减?”这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找出数量关系,结合减法含义正确判断解题方法。再次,依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数量关系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例题中,最开始用分解式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但是我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这样对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没有任何帮助,反倒形成困扰,不如直接用学生以前接触过的大括号表示三个数量之间部分和总体的关系,用学生熟悉的形式展示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利于分析。最后,拓展练习,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简单问题的解答中,经常能够说出答案但是说不清解题思路或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做到不猜数、会讲方法,我先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变大:一共摘了1280个桃子,还剩978个,吃了多少个桃子?再把数字变成图形或字母:一共摘了A个桃子,还剩B个,吃了多少个桃子?以此来引导学生摒弃表面的数字之间的猜算,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崔若桐老师:《确定位置》一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如何促进学生“精准有效学”上,我注意到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介绍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出示书上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组与排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在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后,结合“地图”、“平面图”、“找位置”游戏、“介绍自己座位”、“介绍好朋友座位”等练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一步步保证学生“精准有效”的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听课人交流

老师们纷纷结合听课,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苏娅校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不能再单纯的依赖模仿和接受性学习,而应该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我们新元小学一直致力于营造以生为本、精准有效的课堂,在一次次教研与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两位老师注重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练,同时借助有动画和声音效果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实践探索。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2、合作交流。虽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也应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比如崔若桐老师先让学生亲自实践,再组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听完课后,老师们有什么体会和认识?希望这两节课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苏会老师:崔若桐老师本节课的上课线索非常明晰,经历了激趣导入、建立模型、运用模型、拓展延伸、总结学法5个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时,崔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把课本中生硬的习题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刘秀秀老师:崔伟老师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它与求剩余、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一样,实质上也是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都用减法解决。学生学会解答这类实际问题后,就可以更透彻的理解减法的含义,更好发体会加减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确实存在根据数量猜解题方法,崔伟老师把数量变大或用图形字母表示,确实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为后面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提供思考的范例,让学生分析有方向,表述有参考。抽象的数学数量关系是学生特别不擅长的,要理解要表述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对我们新元小学的学生来说难点很大,崔伟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表达,有讲给全班同学听、有同桌互相说一说、也有“做小先生”的,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尽量表达,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做好引领者和疑难处的指导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崔伟老师:在建立模型这一环节,崔若桐老师首先让学生在方格纸的`交叉点上画出自己的位置。这一步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第一,拿出方格纸表示自己的座位;第二,展示反馈,同桌互相检查;第三,闭着眼睛想。根据方格纸想自己在班上的什么位置;第四,在方格纸上找出一位好朋友的位置。这样一来,一是让学生建立起数对的表象,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二是为学生创造用数对确定位置奠定认知基础;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庄晓纯老师:崔若桐老师的教学风格风趣幽默,善于调整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共生。尤其是游戏环节,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技能,更是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马东霞老师:崔伟老师这节课一共处理了四道练习题,练习中的前3题都是求减数,也就是求一部分是多少,连续的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第4题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崔伟老师将这些问题与刚刚学过的问题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理解,有效的提高根据数量关系和运算意义正确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怎么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在这一节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深入理解题目数量之间的含义,或者要求再高一些,希望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分析处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是我们面对新元小学这些孩子常常思考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依赖于每天一节的数学课,如何利用好这四十分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任重道远。崔伟老师在这一节课中不论例题还是练习,都在强调“求一部分还是全部?用什么法计算?从哪里减”,这是分析“求被减数是多少?求减数是多少?求两数相差多少?”都要思考的主问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问题思考、解决,学生的困难迎刃而解。那么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抓住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供一个思考的范式,或许是不错的尝试。

苏娅校长:为了提升我们新元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们新元小学一直在开展高效务实的教研活动,今天的“以学为中心,聚焦精准有效学”就是我们新元小学开展的“四学课堂”的主题之一。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对教材整体构建、精准解读,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并且在练习中注重练习题目的对比和延展。希望这两节课能够抛砖引玉,不论是我们觉得有效的教学环节还是待商议的解读,都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如何利用四十分钟构建高效课堂?如何打造我们新元小学自己的高效课堂?如何把理论和实际切实结合,形成富有新元特色的数学课堂?

徐州工程学院王可博士:“精准教学”模式是在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张利用流畅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衡量,并有信心技术给与其充足的技术支持、提高教学有效性。立足于精准有效学的发展现状,确保“目标有效、要素有效、结果有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充分的理解和了解学生,明白什么是学会和掌握,这样才能够选出正确的教学路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循序渐进发进步,进而完成全部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由学生的行为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方法,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向“精准有效学、构建高效课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希望这节课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在小学阶段,面对我们的不同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我们一线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的聚焦“精准有效学”来打造新元小学的高效课堂。

徐州市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与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新元小学坚持以合作促共赢、以交流促提升的发展思路建立起良好的校际合作机制。此次协同教学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增进了两校友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而且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形成师生共研的学习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升小学教育专业素养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向。未来,两校将继续通过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文化的共享,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双方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